清明节以后,气温逐渐升高,蚊子也逐渐进入繁殖期。在蚊子繁殖期,市民需消除蚊子孳生地、杀灭成蚊和做好个人防护,谨防登革热等以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疾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乙类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通常为5~8天。患者多以突发高热(24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为首发症状,一般持续3~7天,发热时多伴头痛、眼眶痛、关节和肌肉痛,明显乏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病程第3~6天全身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患者预后机体较虚弱,多见乏力倦怠,可有皮肤瘙痒等。 而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又称“花斑蚊”,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常见蚊种。它可以传播很多病原体,包括登革热、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阳台花座积水、室外废弃的瓶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等积水容器或阴暗潮湿的场所等。“花斑蚊”惯在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点及下午5~6时。 防控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区疾控中心提醒,灭蚊可分为3个步骤,第一,要消除蚊子的孳生地;第二,杀灭成蚊;第三,做好个人防护。
疾病防控
防控登革热,关键在灭蚊
更新时间:20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