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慢性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慢性病
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更新时间:2017-07-17

   

    糖尿病友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的血糖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或老是忽高忽低?”这个问题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心理等各个方面,具体到每个病人身上又不尽相同。那么,这些影响血糖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哪些呢? 

    1、饮食控制欠佳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人,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胡吃海喝,即便增加药量也难以使血糖维持正常。但饮食控制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这样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者饥饿性酮症。 

    2、缺乏运动 

    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运动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此外,不要做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后者反而会升高血糖。 

    3、不良情绪刺激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都会引起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4、药物选择不当 

    糖尿病人用药讲究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如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状况、血糖谱特点、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等等,合理用药。就拿2型糖尿病来说,如果患者体型肥胖,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为主,宜首选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如果患者体型消瘦,常常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应选用胰岛素促泌剂。许多病人在虚假广告的误导下,选用降糖效果不确切的中成药或保健品来代替降糖药,由于选药不当,效果自然不好。 

    5、用药剂量不当 

    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实,药量过大同样也会使血糖居高不下。这是因为药量过大可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6、药物用法不对 

    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再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每日一次即可。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7、不合理联合用药 

    单一药物治疗在开始时多可奏效,在经历数年后,常出现药效降低,血糖逐渐升高现象,此时应及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但有些病人错误地将作用机制完全相同的同类药物联用,如用优降糖与美吡达联用,这样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联合用药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例如“糖适平+二甲双胍”、 “诺和龙+阿卡波糖”等等,这样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较小。 

    8、治疗依从性差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病人治疗依从性较差,经常忘记或遗漏服药,结果导致血糖升高、波动。不少病人服药后,血糖降至正常后就停用降糖药,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时,再服原先降糖药的剂量就很难达到治疗目标。患糖尿病后,千万要牢记,任何降糖药都只能在服药时使血糖下降,而不能长期维持,更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服降糖药时,血糖稳定在正常,要长期坚持治疗。 

    9、胰岛功能衰竭 

    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将逐渐减退以至完全衰竭。许多降糖药物(主要指胰岛素促泌剂)发挥药效的前提是患者尚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的。当患者胰岛功能严重降低,这类药物(主要指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10、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多见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必须配合使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往往效果欠佳。 

    11、服用升糖药物 

    有些糖尿病人并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药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失控。 

    12、并存内分泌疾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库兴氏病(皮质醇分泌过多)等,这些内分泌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13、应激因素 

    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脑卒中、妊娠等应激等应激因素皆可使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居高不下。对于某些血糖居高不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牙周炎等等。 

    14、气候影响 

    临床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糖常常因季节变化而波动。每当冬季来临,病人食量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加之寒冷刺激促使肾上腺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糖升高。 

    15、误诊误治 

    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期发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不罕见,由于它的某些症状与2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如发病迟、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再加上目前对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种种病人在病程早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因其胰岛功能衰竭很快,过不了多久,病人就会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导致血糖反弹。 

    16、疏于血糖监测 

    定期的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药物调整。有些病人重视血糖监测,吃药凭着感觉走,血糖很难得到良好控制。 

    总之,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但只要找准原因,对症施治,控制好血糖也并非难事。 

访问次数: 人/次
2013 广州市海珠区信息化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508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