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21winsb.com艾滋病性病防制科(简称“艾防科”,下同)于2013年成立,科室现有成员6人,年龄在26-36岁之间,平均年龄31岁;35岁以下的青年5人,所占比例为83%;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位3人;副高以上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中共党员3人,共青团员2人。艾防科是一支以青年为主体,充满朝气、积极上进,素质高、战斗力强的队伍。在中心领导、党支部的重视与带领下,艾防科以抓好思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及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帮带作用,为我区艾滋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该科曾荣获广东省中盖艾滋病项目2008年度绩效考核二等奖、2009年度绩效考核一等奖,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广州市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综合排名第一名。2011 年获得广州市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奖等多项奖项。连续五年取得广州市公共卫生服务包绩效考核艾滋病防制工作专项第一名。荣获2014年度“广州市性病防治先进单位”,被广东省卫计委授予“广东省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称号。 一、结合实际工作,我们以爱(艾)心为圆心,构建的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同时,我们又围绕爱(艾)艾这一圆心,以“等着来”和“走出去”为路径,连成一个热情、温暖的大家庭。 (一)“等着来”。始终奉守我们的青春誓言“用心做事、用心服务”。 1、依托海珠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提供优质的VCT服务 艾防科竭诚为前来中心求询的群众提供免费、保密、优质的艾滋病、梅毒咨询和初筛检测服务。通过《海珠区红丝带服务卡》、《预防艾滋病》折页、健康体检培训材料、门户网站和健康教育网站、《海珠健康教育》简报及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手机号码和QQ号等咨询联络方式。2009至2014年,共为公众提供面对面的免费咨询服务10,887人次,免费检测梅毒、艾滋病抗体10,595人次;提供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10000余人次。 2、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艾防科负责对现住海珠区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关怀救助和心理支持,为每例患者建立专档。2009年至今,共完成随访5601余人次,接受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408人,接受CD4+细胞免费检测3871余人次;开展慰问活动累计送出价值近2万余元的慰问品。对入组美沙酮门诊的17名艾滋病患者实行减免服食费用政策,累计减免费用1万余元。通过为全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持续的针对性咨询并采取医学、心理、社会、精神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促使他/她们健康而积极地生活,减少危险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减少和阻断二代传播。同时,艾防科积极携手非政府组织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开展主题为“关爱生命,你我同行”的社区关怀系列活动。诸如举办国庆、中秋联谊会、座谈会、分享会、外展活动等,累计200余人次参加。活动邀请了专家讲授营养、药物、心理等知识,通过魔术、唱歌、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感染者构建互助支持网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缓解自我封闭状态和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增强感染者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更多的感染者参与到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减少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走出去”。主动出击,让红丝带将我们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承诺飘进千家万户。 1、利用休息时间,志愿为高危人群提供行为干预服务 近年来,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已取代静脉吸毒成为我区主要的传播途径,尤其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等均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针对以上特殊人群,艾防科积极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1)志愿者奉献脚步不停,将红丝带干预进行到底 艾防科的同志们经常牺牲晚上、周末等休息时间,主动出击,深入区内的桑拿、按摩、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城中村的发廊、出租屋、小巷等,为女性从业人员、站街女等提供通俗易懂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讲座、安全性行为教育及免费HIV和梅毒咨询检测。活动中考虑到目标人群的脆弱敏感性,队员们主动与她们交朋友,从关心爱护、不歧视的角度出发进行宣教,期间派发大量宣传资料、安全套和实用的小礼品,获得了场所负责人及服务人员的信任和认同。 2009年至今,共干预娱乐场所及发廊女性从业人员35,799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红丝带服务卡等40,500余份、安全套50,000余个。开展此类干预活动提高了我区娱乐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降低高危行为的发生率。 (2)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男男同性人群艾滋病干预活动。 2009年至今,共干预57,89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0余份、安全套80,000余个,为其中3281余名进行HIV、梅毒抗体初筛检测。 2、深入校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艾防科同志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深入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等地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知识讲座、派发宣传资料、有奖问答、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普及艾滋病防控知识,共派发宣传资料10000多份、安全套7000多个,覆盖上万人,其中为800余名学生提供免费抽血检测。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抓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通过深入校园开展防艾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观、形成良好健康行为,培养防艾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真正成为抵御艾滋病强有力的社会力量。 3、红丝带牵手外来打工者,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 深入工厂、建筑工地、社区等地,通过举办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艾滋病知识讲座,将健康知识传播给工人们。此外,积极与体检科合作,整合资源,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资料中增加艾滋病防治知识。2009年至今,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6万余人次,发放性病艾滋病宣传材料6万余份。在海珠区扩大对外来打工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讲,加强对该类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全方位遏制艾滋病在我区传播蔓延。 4、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 一是在区委党校开展干部、公务员防艾政策宣讲活动,共600余人参加。二是利用区疾控门户网站、《海珠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开展艾滋病宣教工作,覆盖数万人次。三是结合区卫监所对新办证的美容美发审批发证之机,对业主进行防艾宣讲活动,共250多名业主参加。四是积极开展“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健康教育活动。派发防艾宣传资料、物品等近3万份,200多人接受现场免费采血检测艾滋病,全区数万人参加活动,为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利用我们的影响力,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青年医生,成立了一支100来人的红丝带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了我区青年军的作用,携手共抗艾滋病。 二、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期间,我们制作了一批既能体会“红丝带”又能体现“青年文明”服务的宣传卡片、折页和小礼物,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在创建“青年文明号”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创建“学习型”集体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 艾防科全科人员通过参加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定期学习与重点学习、派出学习等多种方式,紧抓当前解放思想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重要思想。运用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巩固学习效果并贯穿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注重提高科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积极开展“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活动,激发青年的岗位责任感和荣誉感。派员参加香港“狮子会红丝带学人计划”,系统了解香港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经验。重视大力强化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帮助青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组织青年积极参加各级党团的“健康教育好讲师”演讲竞赛等活动,丰富团员生活鼓励青年人追求进步。 四、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契机致力科研,开拓进取 2008年至今,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艾防科同志积极进取,在科研和学术上硕果累累,以第一项目负责人获得市卫生局科研立项1项、区科技局科研立项5项;参与其它市区科研项目5个;获得广州市预防医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三等奖各1篇。 五、以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为载体,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科室青年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如单位迎春晚会、总结会表演、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参观省博物馆、邓世昌纪念馆、各类体育活动等,并在这些活动中获得荣誉,得到锻炼,提升了自我综合素质,也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并调动起青年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奉献。
艾防科文明号